图片海安幼儿园 白丝
内容纲领:“因果关系推定”“因果关系拟制”以及“寂寞请求基础”三种法子模式均能在《民法典》第1170条中得到印证。立法者倾向于将共同危急步履看成寂寞请求基础的作念法容易导出复数诉讼地方。“具体加害东说念主不解”还将激发诉讼地方飘摇不畅以及“判非所请”等《民法典》实施难题。以“视为”为绚烂的“因果关系拟制”诚然不存在复数诉讼地方,但有扩大审理范围和诉讼构造复杂化之问题。“因果关系拟制”和“寂寞请求基础”可能诱使受害东说念主和法官“向共同危急步履逃跑”。以《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协同实施为基准,“因果关系推定”的诉讼实施更为顺畅,在要领飘摇方面具有自身上风。以“纠纷一次性措置”为导向,侵权使命编亟待“迥殊→一般”之逆向化整理。对于请求内容调换的侵权之诉,法官应在吞并诉讼地方内体系化地运用侵权使命法子。
要津词:民法典;侵权使命;共同危急;因果关系;法律推定;纠纷一次性措置
目录
一、侵权使命编诉讼评注:请求权基础与诉讼地方之协同
二、法子办法:跳出因果关系证明窘境
三、诉讼构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推定
四、体系定位:一般侵权步履的极端章程
一、侵权使命编诉讼评注:请求权基础与诉讼地方之协同
侵权使命是民当事者体侵害他东说念主正当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看成“社会生涯百科全书”和“民事权益宣言书”,《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第七编“侵权使命”以“一般→迥殊”之体紧缚构对社会生涯中已有的典型侵权步履加以规制,并为侵权步履类型的新发展提供系统接口,以在具体案件中切实保险民当事者体正当权益,落实《民法典》第1条和第3条权益本位与权益导向之立法宗旨,[1]长入民事权益保护与个东说念主行动解放之间的垂死关系(第1165条第1款),在总体上胡闹和制裁侵权步履(第1167条),克服证明窘境(第1165条第2款),散布省略情风险(第1166条)。
侵权使命编的多元立法筹商为重心条规的诉讼评注提供了认真机会,即以《民法典》与《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实施为导向,为侵权使命编的清醒与适用开启新视角。[2]《民法典》第1170条诉讼评注在较为广大的维度揭示出侵权使命编诉讼实施的原点问题:[3]就侵权使命的请求基础而言,95个法律条规是否均可归入“一般→迥殊”之法典结构,进而使侵权使命编不发生请求权竞合的实体法律清闲(《民法典》第186条)和“请求权主张竞合”(诉讼法真谛真谛的请求权竞合)的诉讼法律清闲。[4]
《民法典》第1170条的诉讼实施受《民法典》第186条之实质影响,[5]这荟萃进展为请求权基础竞合与请求权竞合之不同解释旅途。从文义开赴,综合考量2001年《最高手民法院对于民事诉讼把柄的几许章程》(以下简称《把柄章程》)第35条第1款和2019年全面改造的新《把柄章程》第53条第1款,[6]《民法典》第186条采取请求权竞合之处理决策。[7]据此,当事东说念主分别以背约使命和侵权使命建议的前后诉不落入《民事诉讼法》第127条第5项和《最高手民法院对于适用〈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第247条章程之“一事不再理”范围。[8]
以背约使命与侵权使命呈现出的“复数请求权→复数诉讼地方”为模子,《把柄章程》第35条第1款着眼于“当事东说念主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步履的效率”与“东说念主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之间的不一致,以事实主张和事实认定之不共事实维度拓宽了“复数请求权(主张)→复数诉讼地方”的适用范围,[9]将实体法中不可能纳入请求权竞合的民事步履效率问题和部分法律关系性质问题囊括其中。[10]新《把柄章程》第53条第1款并未狡辩上述审理构造,而仅仅不再要求法官承担变更诉讼请求的释明义务。[11]在此基础上,《最高手民法院对于审理民间假贷案件适用法律几许问题的章程》第23条第1款以及《天下法院民商事审判行状会议纪要》(以下简称《九民会议纪要》)第36条和第49条针对具体场景作出细化章程。
以上述意志为基础,侵权使命类型(如罪戾使命、罪戾推定使命和无罪戾使命)是否呈现“复数请求权(主张)→复数诉讼地方”之对应关系,是诉讼评注必须实质恢复的问题。近似的问题也存在于一般侵权与多半东说念主侵权以及多半东说念主侵权的不同形态。《民法典》第1168条到第1172条勾画出多半东说念主侵权的法定类型。[12]关联词,这是否意味着当事东说念主在请求法院根据第1168条判决被告承担侵权使命未得到营救后,可再根据第1170条拿告状讼要求被告承担共同危急使命?从法官视角不雅察,在原告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承担共同危急连带使命时,可否在诉讼中转而适用第1172条判决被告承担按份使命?[13]参加《民法典》期间,上述问题有进一步探讨的必要和空间,这也为侵权使命编诉讼评注提供了认真机会。[14]
有鉴于此,本文录取《民法典》第1170条(共同危急步履)看成诉讼评注对象,主要着眼于共同危急步履之诉讼地方、要领构造以及以既判力为中枢的前后诉关系处理,以对共同危急步履的法子办法、诉讼构造和体系定位加以再谛视和再判定。与已有的《民法典》诉讼评注一样,本文无法替代《民法典》第1170条评注,而是把稳从要领法视角和诉讼态度为《民法典》第1170条的正确清醒与科学适用提供几许要领上的参考。
二、法子办法:跳出因果关系证明窘境
(一)见地界定
受学说影响,天下东说念主大常委会法制行状委员会释义丛书觉得,“共同危急步履是指数东说念主的危急步履对他东说念主的正当权益酿成了某种危急,但对于推行酿成的毁伤无法查明具体是由何东说念主所为,法律为保护被侵权东说念主的利益,数个步履东说念主被视为侵权步履东说念主”。[15]最高手民法院清醒与适用丛书招供上述见地界定,并借助已有表面研究结束将其界定为“准共同侵权”,[16]归入广义的共同侵权类型。[17]比拟上述清醒,学界对共同危急步履的见地界定与基本特征存在多元化解读,如学者释评丛书觉得,共同危急步履是指二东说念主以上的步履东说念主,每一个东说念主都分别实施了危及他东说念主东说念主身、财产安全的步履,其四项基本法律特征分别是:(1)每一个东说念主的步履都具有危急性,危及他东说念主的东说念主身、财产安全;(2)每一个东说念主的步履都是积极的看成步履,都是侵害性步履,具有行恶性;(3)每一个步履东说念主的步履在危急性的种类和危急的内容上调换或相似;(4)分别罪戾。[18]也有不雅点觉得,共同危急步履是指二东说念主以上实施危及他东说念主东说念主身、财产安全的步履,其中一东说念主或数东说念主的步履推行酿成了毁伤,但不可详情何东说念主所致,故而由全体参与实施危急步履之东说念主承担连带补偿使命。[19]共同危急步履更早被民法学界清醒为二东说念主及二东说念主以上共同实施有侵害他东说念主权益的危急步履,对所酿成的毁伤后果不可判定谁是加害东说念主的情况,并将其特征归结为以下四点:(1)步履是由数东说念主实施(数目特征);(2)步履的性质具有危急性(质料特征);(3)具有危急性的共同业为是致东说念主毁伤的原因;(4)毁伤结束不是共同危急步履东说念主全体所致。[20]
上述界说和特征为《民法典》第1170条的文义解读提供了基本导向,但也埋下了见地不对。举例,是否要求每个东说念主都积极看成;再如,罪戾是否组成要件;又如,“共同”是否意味着“时空吞并性”;复如,共同危急步履的迥殊免责事由如何详情。[21]经过民法学界的握续鼓励,上述实体问题照旧基本得到厘清。第1170条仅表述为“二东说念主以上实施”,而并未如第1168条表述为“二东说念主以上共同实施”,这背后的立法考量在于我国对共同危急步履并不要求时空上的共同性。[22]
(二)法子构造
与实体表面问题的实质鼓励和基本厘清形成昭彰对比的是共同危急步履背后的诉讼实施不对。[23]天下东说念主大法工委和最高手民法院共同使用“视为侵权步履东说念主”之见地表述。“视为”是《民法典》中的法律术语,有其固定的内涵与外延。[24]“视为”不竭表征法律拟制,而罪犯律推定。前者系立法者明知无而章程为有,尔后者是立法者在省略情有无时暂时推定为有,并可通过被告证明(反面本证)被推定的事实不存在而赐与推翻。与此不同,法律拟制的前提条件一朝具备,就无法在具体个案中被推翻,其效率源于法律顺利章程,而非现实生涯中的盖然性。若将上述“视为侵权步履东说念主”清醒为法律拟制,则被告无法通过证明其不是具体侵权东说念主而免责。原因在于,触发法律拟制的条件是“推行酿成的毁伤无法查明具体是由何东说念主所为”。步履东说念主仅证明非因其危急步履酿成他东说念主毁伤并未狡辩上述拟制前提,故而依旧要承担连带补偿使命。值得刺办法是,最高手民法院对《民法典》第1170条的上述界定改变了其对《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侵权使命法》(以下简称《侵权使命法》)第10条的视力,“鉴于存在具体加害东说念主不解这一因果关系证明上的窘境,为了疏漏受害东说念主的举证贫苦,给受害东说念主以充分的施济,法律要求共同危急步履东说念主承担连带使命,从而组成所谓的'法定的因果关系推定’”。[25]
学者释评丛书觉得“不可详情何东说念主所致,故而由全体参与实施危急步履之东说念主承担连带补偿使命”。这诚然在结束上与法律拟制(“视为侵权步履东说念主”)近似,即均在“不可详情何东说念主所致”时要求全体危急步履东说念主承担连带补偿使命,但“视为”之阙如标明,它并非在单独侵权或共同侵权的基础上拟制因果关系并导向连带补偿使命,而是意图构建出寂寞于一般侵权和共同侵权,又有别于其他多半东说念主侵权类型的寂寞侵权步履模式。其中,“不可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是其特有且中枢的组成要件与法律特征。[26]是故,诚然其组成要件与拟制前提保握一致,且在法律效果上与拟制结束相契合,但却为受害东说念主构建出了新的请求基础。前者可谓“因果关系拟制”,后者则是“寂寞请求基础”。
“因果关系拟制”和“寂寞请求基础”的法子模式均侧重受害东说念主保护。[27]这相通能在抗辩事由的立法遴荐中得到印证。在“因果关系拟制”的法子模式下,“只好在详情加害东说念主的情形下,其他步履东说念主才不错除名使命”。[28]最高手民法院招供上述“因果关系确证”模式,[29]但在“审判实践中应刺办法问题”中复觉得,淌若一毁伤后果是其中一东说念主或数东说念主的步履所酿成,简略证明我方的步履与毁伤后果莫得因果关系的步履东说念主不承担侵权使命。[30]原因在于,在组成共同危急步履的情况下要求部分步履东说念主确证具体侵权东说念主,这诚然在立法逻辑上存在证明的可能,但在司法实务中简直不存在告成证明的事例。[31]有鉴于此,学者对免责事由的上述立法遴荐也建议或委婉或明确的月旦。[32]
总体而言,《民法典》第1170条沿用《侵权使命法》第10条之法子表述,使“因果关系确证”得到了立法上的再次强调,旨在为司法实践提供明确指引。[33]即就是学术月旦也以立法明确采取“因果关系确证”看成逻辑前提。不仅如斯,从《民法典》颁布实施后的学术论文不雅察,上述重申一定程度上扼制了对免责事由模式的再次争执。[34]
从文义开赴,“不可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的,步履东说念主承担连带使命”并未明确指向“因果关系排除”,但也并不可十足得出“因果关系确证”。这毋宁是以比较法为源流,以受害东说念主和被告之间的利益均衡看成实质考量的办法解释论断。天下东说念主大法工委和最高手民法院采取“视为”而非“推定”之抒发,这与《民法典》第1170条后段的免责事由在逻辑上保握连贯,即以“推行酿成的毁伤无法查明具体是由何东说念主所为”看成拟制前提,以“危急步履东说念主承担连带补偿使命”看成拟制结束。相反,对“因果关系确证”的月旦一般以“推定”看成前提和语境,进而觉得因果关系上的推定或称可能的因果关系、遴荐的因果关系或择一的因果关系势必要求步履东说念主不错通过反面证明推翻上述法律上的事实推定。[35]为了跳出“因果关系排除”模式,“因果关系拟制”和“寂寞请求基础”强调共同危急步履中“加害东说念主不解”的组成要件属性。[36]
(三)诉讼功能
《民法典》第1170条明确录取“因果关系确证”模式,此为立法之实然遴荐。对此的应然判断须综合考量侵权使命体系、受害东说念主利益与被告东说念主利益以及共同危急步履与“肇因原则”的关系长入。[37]这背后是实体法的价值判断与体系考量,诉讼评注力有不逮。尽管如斯,以第1170条的要领维度和诉讼功能看成新视角对共同危急步履加以覆按,将可能对“因果关系确证”与“因果关系排除”之争提供几许更具期间化和中立性的参考。[38]
《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以下简称《民法通则》)并未章程共同危急步履,但民法学界均承认该轨制。《最高手民法院对于审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案件适用法律几许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颁布之前,东说念主民法院就照旧根据共同危急步履表面处理过相关案件。[39]亦有学者觉得,《民法通则》第130条等条规已可解释出共同危急步履规则。[40]通过对《民法通则》第130条加以扩展解释,《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培植共同危急步履规则,并就免责事由明确章程“因果关系排除”模式。在此基础上,《侵权使命法》第10条以国度立法的款式对共同危急步履作出章程,除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的保护对象扩展至财产安全,还在免责事由上转向“因果关系确证”。由于实践效果细腻,《民法典》第1170条全面罗致了《侵权使命法》第10条之法子模式和表述款式。[41]上述以比较研究为源流,通过表面与实践的互动,以司法解释为突破口并最终在立法中正经培植的发展历程主要以实体法为视角伸开,亦即为共同危急步履的受害东说念主提供请求基础,充分保险其毁伤补偿请求权得到知足。
厘清共同危急步履的诉讼窘境偏激出息,这是共同危急步履不可或缺的要领之维。非论是共同危急步履规则的入法初志,抑或“因果关系确证”模式的表面证成,诉讼窘境的措置都是其实质的考量身分。[42]共同危急步履的受害东说念主向法院告状,要求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东说念主身或财产毁伤补偿使命时,其是否会因为《民法通则》中共同危急步履法子之阙如而无法获告捷诉?非论是“因果关系拟制”抑或“寂寞请求基础”均采笃信视力,即受害东说念主势必因加害东说念主不解而无法获告捷诉判决并已毕毁伤之填补。[43]
以共同危急步履东说念主为二东说念主这一极简模子为例,受害东说念主甲若觉得共同危急步履东说念主乙最具有补偿智力,故而仅以乙看成被告拿告状讼且未将丙拉入诉讼,实则可知足《民事诉讼法》第122条之积极告状条件且不存在第127条之无聊告状条件。极端是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建议变立案审查制为立案登记制的顶层假想后,当事东说念主告状权照旧得到更全面和更切实的保险。[44]
共同危急步履中的“加害东说念主不解”并不天然导出受害东说念主对被告的采取贫苦:诚然对具体步履东说念主的判定存在证明窘境,但这并不影响受害东说念主在诉状中采取危急步履东说念主看成被告,并请求法院判决其承担毁伤补偿使命。就被告的录取而言,《民事诉讼法》第122条第2项仅要求“有明确的被告”,而并不要求看成受害东说念主的原告提供初步把柄证明被告是具体加害东说念主。[45]而在实体审理阶段,与本案更为契合的请求基础并非《民法通则》第130条之共同侵权,而是一般侵权步履法子(《民法通则》第117条到第119条)。具体而言,在行恶步履、毁伤后果、因果关系和罪戾四项组成要件的实体审理中,被告乙曾实施行恶危急步履、原告受有毁伤后果以及罪戾方面均不存在审理贫苦,[46]而是就因果关系存在证明窘境,即原告难以证明系被告的危急步履具体酿成了毁伤后果,这亦然共同危急步履在比较法上被称为遴荐的因果关系且不被觉得具有寂寞性的原因。[47]相反,原告甲若要借助《民法通则》第130条克服诉讼窘境,则须再对被告乙和被告丙之间的真谛结伙进行举证并承担证明使命。由于共同危急步履并不存在步履东说念主之间的真谛结伙,故而原告甲经由《民法通则》第130条不仅无法克服因果关系的证明难题,反而会走进真谛结伙的死巷子而面对败诉风险。
对于共同危急步履毁伤补偿之诉,原告甲更成心的诉讼策略是在一般侵权步履的请求基础上克服因果关系之证明窘境。[48]2001年《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为此作出专门章程,即“因共同危急步履致东说念主毁伤的侵权诉讼,由实施危急步履的东说念主就其步履与毁伤结束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使命”。该规则灵验化解了原告甲以一般侵权步履要求被告乙承担毁伤补偿使命的诉讼远离,使甲跳出了因果关系的证明窘境。
《把柄章程》出台前,几许高档东说念主民法院已就措置共同危急步履的诉讼窘境进行了多元化探索,并启动呈现出“因果关系确证”和“因果关系排除”两种模式。前者如江苏省高档东说念主民法院于1995年12月15日颁布的《对于审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案件几许具体问题的意见》,其第46条章程:“二东说念主以上共同侵权酿成他东说念主东说念主身毁伤,不可查明谁为侵害东说念主的,应当由全体步履东说念主承担连带使命。”后者如山东省高档东说念主民法院于2001年2月22日颁布的《对于审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案件几许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意见》),其第25条章程:“二东说念主以上共同实施危急步履酿成他东说念主东说念主身伤害的,淌若当事东说念主之间不可举证详情毁伤后果是哪东说念主的步履酿成的,可根据把柄规则和罪戾推定原则,推定各个步履东说念主为共同侵权东说念主,由各步履东说念主看成共同被告,对毁伤后果共同承担连带民事使命。”总体而言,《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并未接受“因果关系确证”模式,而是更靠拢“因果关系排除”决策。
相较《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意见》第25条而言,《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更为科学和灵验地措置了受害东说念主的诉讼远离与证明窘境。一方面,其未采取“根据把柄规则”的拖拉表述,也并未将共同危急步履轨制清醒为“罪戾推定”,[49]而是聚焦于“步履与毁伤结束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明使命。另一方面,《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不采取追加共同被告的诉讼决策,这为甲仅告状乙的单独诉讼扫清了实践远离,进而更充分地保护受害东说念主。
以诉讼场景和要领语境加以覆按和分析,《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对共同危急步履产生实质规制功能,且与比较法理保握一致。较为缺憾的是,《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并未得到充足深嗜。天下东说念主大法工委将2003年《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看成共同危急步履在司法解释中的初度培植。相反,《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未能参加立法者视线。[50]学者释评丛书相通未将《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纳入相关条规限制。[51]最高手民法院诚然指出《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系司法解释的初度章程,但将其真谛真谛末端于证明使命的职守,在此基础上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看成实体法真谛真谛上的初度培植。[52]这是学界具有浩荡性的看法。[53]
以“寂寞请求基础”和“因果关系确证”为圭臬,《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仅着眼于证明使命颠倒,并未完好章程共同危急步履的组成要件,也未明确其迥殊免责事由。《侵权使命法》第10条之实体组成与《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并无内容永别。其中,删去“共同”乃强调共同危急步履与共同侵权在真谛结伙方面的实质区别,随后将保护对象从“东说念主身安全”进一步扩展到“财产安全”。“其中一东说念主或者数东说念主的步履酿成他东说念主毁伤”系对择一之因果关系的再强调,以与《侵权使命法》第12条相区别。相较《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侵权使命法》第10条还章程“简略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的,由侵权东说念主承担使命”。
经过诉讼场景和要领维度的分析与磋议,非论是“因果关系推定”如故“因果关系拟制”,抑或“寂寞请求基础”,都旨在保险受害东说念主向加害东说念主拿告状讼并获告捷诉判决,以在结束上充分填补毁伤。共同危急步履诉讼的要津制约是因果关系证明窘境,三种不同旅途在受害东说念主保护强度上呈现“因果关系推定<因果关系拟制=寂寞请求基础”的互相关系,这荟萃进展为步履东说念主能否通过证明其步履并未引起毁伤结束而免责这一中枢问题上。
三、诉讼构造:法律上的因果关系推定
以诉讼维度不雅察,“因果关系推定”“因果关系拟制”以及“寂寞请求基础”三种法子模式均能实质措置受害东说念主的因果关系证明窘境。有不雅点觉得,《民法典》第1170条并非寂寞请求基础。[54]该视力与“因果关系排除”近似,均以《民法典》第1170条实为法律上事实推定看成逻辑前提,未能与反对不雅点产生实质对话。原因在于,《民法典》第1170条被清醒为“因果关系拟制”或“寂寞请求基础”,而非“因果关系推定”。有鉴于此,《民法典》第1170条诉讼评注须以共同危急诉讼看成“历练场”,以期为三种不同模式的推走运行提供要领维度的比较与判定。
(一)因果关系推定之诉讼构造
以比较研究为源流,在学说倡导和司法实践的基础上,[55]《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系典型的因果关系推定,其并不料图已毕共同危急步履的法律拟制或构建寂寞请求基础。诚然最高手民法院曾有“共同危急步履是指二东说念主及二东说念主以上共同实施了危急的步履,但不可详情毁伤后果是由谁酿成的一种侵权使命的进展款式”之表述,[56]但其相通觉得共同危急步履应具备“侵权步履”的四个要件,并在此基础上采取因果关系的举证使命颠倒。[57]有鉴于此,《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并非寂寞请求基础,而系对一般侵权步履(《民法通则》第117条到第119条)之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使命颠倒法子。[58]
受害东说念主甲告状危急步履东说念主乙要求其承担全部毁伤补偿使命时,只需主张乙实施过危急步履,且甲的毁伤系由乙和丙实施的危急步履所致(遴荐的因果关系),即可知足因果关系要件的证明要求。此时,若乙不可告成证明其步履并未导致甲的毁伤,法院应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到第119条判决被告乙向甲承担全部毁伤补偿使命。天然,上述诉讼进度也可能因为被告乙告成证明其并非具体加害东说念主而使甲承受败诉后果。甲只得另行告状丙才可能已毕毁伤补偿请求权。诚然这在结束上酿成了屡次诉讼,未能已毕“纠纷一次性措置”,[59]但此举本就是连带使命轨制的应有之义,即为了受害东说念主的利益而将被请求主体的遴荐权交由权益东说念主决定(《民法典》第178条第1款和第518条第1款后段)。[60]不仅如斯,原告看成当事东说念主和受害东说念主,天然会遴荐偿债智力最优和胜诉可能性最大的步履东说念主看成被告,故而将在总体上呈现出仅通过一次单独诉讼即可充分已毕其毁伤补偿请求权的最优结束。
即便原告甲因为诉讼策略造作而让乙告成证明其并非具体加害东说念主,也存在《民事诉讼法》第59条第2款第2句之被告型无寂寞请求权第三东说念主的适用可能,由东说念主民法院呈报丙参加诉讼并判决其向甲承担毁伤补偿使命。被告型无寂寞请求权第三东说念主诚然存在叛逆责罚原则并与当事东说念主主义诉讼模式不契合之固有问题,[61]但却并未在受害东说念主甲和步履东说念主丙之间变动请求基础,其依旧停留在《民法通则》第117条或第119条。不仅如斯,受害东说念主甲可遴荐乙和丙看成共同被告以增多胜诉概率并扩大使命财产范围。[62]关联词,据此不可认定该诉讼为固有必要共同诉讼,也并不成立近似必要共同诉讼,而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55条第1款形成世俗共同诉讼。[63]活着俗共同诉讼中,被告乙依旧可通过证明其并非具体加害东说念主而要求判决驳回诉讼请求,此时仅被告丙看成具体加害东说念主承担全部毁伤补偿使命。由是不雅之,受害东说念主甲遴荐单独告状抑或共同诉讼,并不影响步履东说念主可通过证明其步履与毁伤莫得因果关系而免责。
以《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为法子根据的“因果关系推定”可灵验适配单独诉讼、前后诉以及共同诉讼等复杂诉讼构造。以“纠纷一次性措置”为轨制功能的被告型无寂寞请求权第三东说念主轨制诚然简略减弱受害东说念主的诉讼职守,[64]但也存在卓越责罚原则和贬损第三东说念主要领权益之缺欠,对此可接头筹备合并或遴荐合并轨制赐与措置。[65]不仅如斯,《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对一般侵权步履进行补充章程,而并未创设新的侵权使命类型和寂寞请求基础。若具体加害东说念主并非本案被告,被告可通过证明其步履与毁伤不存在因果关系而幸免败诉风险,据此为原告锁定具体加害东说念主提供印迹和为另诉完成准备。相反,若觉得被告必须证明具体加害东说念主方可免责,则其因为证明贫苦而极可能承受败诉风险,进而使具体加害东说念主逃跑出侵权使命东说念主的限制。
(二)因果关系拟制之诉讼构造
《民法典》第1170条并未使用“视为”。尽管如斯,天下东说念主大法工委和最高手民法院均以“数个步履东说念主被视为侵权步履东说念主”看成共同危急步履的法子构造。淌若将这里的“视为”与《民法典》第16条和第18条第2款真谛真谛上的“视为”作调换清醒,[66]则立法者旨在建立法律拟制法子,以克服共同危急诉讼中因果关系的证明窘境,亦即以择一因果关系看成因果关系成就的充分条件,同期不允许步履东说念主通过证明其步履并未酿成毁伤后果而免责。[67]与此同期,法律拟制并不旨在针对共同危急步履建立寂寞请求基础,而是对既有请求基础的极端章程。
以“请求基础→诉讼地方”的对应关系不雅之,因果关系拟制与因果关系推定的诉讼地方一致。据此,受害东说念主甲相通不存在告状条件远离,且能告成克服证明窘境。严格来说,法律拟制不存在证明问题,法官无权通过心证侵犯拟制效果。借助《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甲只需主张和证明可能因果关系,即可借助因果关系推定完成证明,同期产生证明使命颠倒的法律效果,[68]亦即在不可证明并非具体加害东说念主时,乙或丙将根据《民诉法解释》第90条第2款承担败诉风险。[69]由于法律推定存在推定基础事实和被推定事实两个进攻组成部分,故而存在两条狡辩推定效果的诉讼旅途,即要么对可能因果关系赐与反证,要么对因果关系的反面进行本证。《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之是以强调步履东说念主对不存在因果关系需建议本证,盖因推定基础事实的反证并未变动证明使命分派,司法解释无谓对此作出极端章程。[70]与此不同,因果关系拟制将“择一因果关系”拟制为“极端因果关系”,故而上述转念进程中并不存在法官对因果关系的事实认定,而是根据法律拟制视为存在因果关系之法律适用进程。此时,被告乙或丙无法通过反面本证免于承担侵权使命。[71]
“简略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的,由侵权东说念主承担使命”之表述虽被觉得是“因果关系确证”的法子根据,[72]但以诉讼抗辩视角不雅之,其并未变动受害东说念主对因果关系的证明使命,而仅仅对被告乙或丙狡辩法律拟制的指示,即只须步履东说念主能通过反证使择一因果关系无法达到证明圭臬,即可幸免法律拟制效果(极端因果关系)的发生。[73]当法官对可能因果关系的心证堕入真伪不解时,并非被告乙或丙,而是由原告甲根据《民诉法解释》第90条第2款承担败诉风险。是故,《民法典》第1170条之迥殊免责事由实为对法律拟制前提的狡辩,而非诉讼抗辩。虽谓免责事由,但其并未变动证明使命,也未卓越受害东说念主承担证明使命的组成要件限制。
接头到要领场景和诉讼构造,危急步履东说念主免责的概率大幅缩短,这源于三个方面原因。领先,被告的危急步履在客不雅上加重了锁定“具体加害东说念主”的难度,但这并不料味着被告较原告更有条件识别并证明具体加害东说念主,不然将成立挑升想结伙的多半东说念主侵权,司法实践中鲜有能告成证明具体加害东说念主的实例。其次,法律拟制使诉讼构造更为复杂。与法律推定将争议焦点荟萃在受害东说念主与被诉步履东说念主之间不同,法律拟制将扩大审理范围,从被告是否为具体加害东说念主飘摇为谁是具体加害东说念主,促使单独诉讼向共同诉讼和被告型无寂寞请求权第三东说念主诉讼飘摇。终末,“简略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这一法子表述乃基于法官的解稳重证,在将心证景色停留在“不可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即可要求被告承担连带使命时,法官或将怠于认定具体加害东说念主,极端是接头到“案多东说念主少”“诉讼爆炸”等司法环境身分,[74]向共同危急步履逃跑的裁判风险较大。
(三)寂寞请求基础之诉讼构造
与法律拟制比拟,共同危急步履看成寂寞请求基础更具实体法上的劝服力。看成寂寞请求基础,它不再以一般侵权步履或共同侵权步履看成模板,不旨在共同危急步履中贯彻肇因原则,而是着眼于危急步履的举座性与危急步履东说念主之漏洞,要求整个危急步履东说念主承担连带补偿使命,除非其简略指出并告成证明具体加害东说念主,以跳出共同危急步履之请求基础。与法律推定模式比拟,请求基础寂寞化决策对受害东说念主提供了更周详的保护,况兼在免责事由方面相通契合《民法典》第1170条之法子表述和立法遴荐。
尽管如斯,寂寞请求基础仍会面对与法律拟制模式近似的诉讼窘境与风险,即在总体上扩大审理范围,使危急步履东说念主免责的概率大幅缩短,并可能促使法院向共同危急步履之“不可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逃跑。除此之外,请求基础寂寞化还将诱发更严峻的诉讼实施难题。法律拟制经由“因果关系确证”给予受害东说念主更优厚的诉讼地位,但其请求基础依旧是一般侵权步履,并未动摇以四要件为基础的实体审理构造。[75]据此,原告以《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侵权使命,并借助《民法典》第1170条对因果关系要件加以迥殊化处理,使法官借助择一因果关系径行认定因果关系成立。上述审理构造诚然在司法实践中使受害东说念主难以免责,但如故为可能的免责情形提供了沉稳的实体基础,即被告具体指出并证明具体加害东说念主另有他东说念主,将使《民法典》第1170条之法律拟制不适用,进而导致《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之因果关系要件不具备,法官据此判决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这意味着,原告以《民法典》第1165条看成请求基础并得到法院实质审理后,法院的裁判对象将紧密围绕第1165条进行,这与《民事诉讼法》第13条第2款之责罚原则看成基本要义确当事东说念主主义高度契合。[76]
请求基础的寂寞化导致上述踏实的审理结构发生动摇。由于《民法典》第1170条组成寂寞请求基础,且设立了“加害东说念主不解”这一组成要件,这就在《民法典》第1165条的平行位置成立了组成要件特有且法律效果有别的请求基础,进而呈现出“复数请求权(主张)→复数诉讼地方”的递进关系。由于共同危急步履不同于一般侵权步履,且组成寂寞的多半东说念主侵权使命类型,故而原告请求法院根据《民法典》第1170条判决被告承担侵权使命时,法院不得根据《民法典》第1172条作出判决,也不得在查明具体侵权东说念主仅为一东说念主时,适用《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作出判决,不然将落入《民事诉讼法》第207条第11项原判决、裁定超出诉讼请求之法定再审事由。
上述审理构造明显与共同危急步履的轨制初志违反。根据《民法典》第1170条的章程,当法院经审理查明具体侵权东说念主时,应判决侵权东说念主承担使命,只好在不可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的情况下,智力适用共同危急步履规则判决被告承担连带使命。上述明确法律表述要求共同危急步履的实体审理保握生动性与可变性,即仅在法院经审理无法查明具体侵权东说念主时,智力适用共同危急步履使命。这意味着,《民法典》第1170条的诉讼实施须另寻实体法子看成请求基础,并以此为轴线在组成要件判定的正反两侧分别成立加害东说念主不解(共同危急步履规则)和加害东说念主明确两种情形。
《民法典》第1170条难以看成寂寞请求基础,这也能得到我国诉讼地方表面的证明。所谓诉讼地方是当事东说念主请求的对象和法院审理的客体,并根据责罚原则由原告通过告状步履加以轨则。[77]这就意味着,与诉讼地方存在对应关系的请求权主张须在告状时即明确锁定。举例,原告甲根据《民法典》第1165条主张被告乙承担侵权使命,法院将在知足诉讼要件的前提下围绕实体审理事项分别对行恶步履、毁伤后果、因果关系和罪戾伸开审理和判定。[78]据此,即便法官对事实的判定不同于原告的事实主张,也并未卓越请求基础之组成要件限制,这亦然《民事诉讼法》第12条申辩原则的中枢要义。[79]
综上,以《民法典》第1165条为圭臬,第1170条也难堪诉讼地方之实体基础。与《民法典》第1165条为代表的请求基础比拟,第1170条并非全然在客不雅果然语境下伸开,而是以法院“经审理查明”看成视角,这尤其施展时“简略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的,由侵权东说念主承担使命;不可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的,步履东说念主承担连带使命”之法律抒发。就客不雅果然而言,整个共同危急步履都存在明确的具体加害东说念主,所谓“阳光下面莫得簇新事”。《民法典》第1170条“简略详情”和“不可详情”系基于裁判者视角,即指引裁判者经过实体审理后,面对“简略详情”和“不可详情”两种事实认定结束导出不同裁判内容。由于“不可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的语境是“经审理查明”,这就决定其适用阶段是在判决作出前,而非原告告状时。
(四)回来
《民法典》第1170条以灵验措置因果关系证明难题看成法子办法。以此为导向,《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呈现出“因果关系推定”模式,《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则存在请求基础寂寞化之倾向。在此基础上,立法者觉得《侵权使命法》第10条和《民法典》第1170条不再坚握因果关系推定,而是呈现“因果关系拟定”和“寂寞请求基础”两种解释旅途。上述三种模式均能匡助受害东说念主跳出因果关系的证明窘境,在受害东说念主保护强度上呈现“因果关系推定<因果关系拟制=寂寞请求基础”的互相关系。三种法子模式致使共同危急步履的免责事由存在清醒不对。坚握“因果关系推定”,就势必倡导“因果关系排除”,而摒除将免责事由升迁到“因果关系确证”之高度。相反,坚握“因果关系确证”,就势必在逻辑上不营救“因果关系推定”,而是要么采“因果关系拟制”,要么着眼于危急步履自己的可归责性以已毕请求基础的寂寞化。上述不对一定程度上致使《民法典》第1170条的适用不统一,部分激发肆意裁判问题。[80]
以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和司法实践为基础,对三种法子模式的诉讼构造加以伸开和对比后不错发现,《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所采取的“因果关系推定”能更好地适配单独诉讼、共同诉讼和第三东说念主诉讼,且较为科学地措置了前后诉关系问题。就单独诉讼而言,“因果关系推定”的审理范围限于受害东说念主与被请求的步履东说念主之间,不产生诉讼要领复杂化和法官向“不可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逃跑的实务风险。相反,非论是“因果关系拟制”抑或“寂寞请求基础”,都在我国语境下产生审理范围扩大化、诉讼构造复杂化以及法官怠于认定具体侵权东说念主的可能。不仅如斯,请求基础寂寞化还存在诉讼地方之飘摇窘境。
四、体系定位:一般侵权步履的极端章程
《民法典》第1170条存在“因果关系拟制”和“寂寞请求基础”两条主要解释旅途。与上述两种法子模式比拟,“因果关系推定”的诉讼实施更为顺畅,在要领飘摇方面具有自身上风。须强调的是,上述诉讼评注的逻辑前提是传统诉讼地方表面或称旧实体法说。[81]与德国民事诉讼法采诉讼法二分肢说不同,“法律关系性质”与“民事步履效率”在我国呈现出“复数请求权(主张)→复数诉讼地方”之对应关系。相反,诉讼法二分肢说卓越了《民法典》法子构造,以更为生涯化的“诉之声明”和“案件生涯事实”看成识别圭臬,[82]故而可在复数实体法子中玄虚出单一诉讼地方,也即“复数请求权(主张)→单一诉讼地方”的“多对一”关系。由此可知,在德国民事诉讼法语境下,《民法典》第1170条的三种解释旅途只在免责事由方面有实质区别,而在诉讼地方上则保握统一,亦即非论共同危急步履是否具有寂寞请求基础,都因为请求内容调换和案件事实调换而组成单一诉讼地方。
我国采取传统诉讼地方表面,故而根据《民法典》之请求基础呈现“复数请求权(主张)→复数诉讼地方”之对应关系。《民法典》第1170条的法子性质界定与组成要件分析须更为审慎,不然可能导致屡次诉讼,并在结束上不利于受害东说念主之权益保护。举例,原告甲向法院告状,要求根据《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判决被告乙承担侵权毁伤补偿使命。法院经审理觉得原告仅能证明择一因果关系。若采“寂寞请求基础”法子模式,则法官不得径行根据《民法典》第1170条克服证明窘境,而只可释明原告将诉讼地方变更为共同危急步履使命。相反,若二审法院经过审理觉得乙就是具体加害东说念主,此时又须释明原告甲将诉讼地方变更为一般侵权步履,二审法院以致可能接头到审级利益而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77条第1款第3项消逝原判发还重审。[83]这无疑将使受害东说念主至少资历三次审理以致四个审级智力获告捷诉判决并已毕其毁伤补偿请求权。相通,原告甲告状被告乙、丙要求承担共同危急步履之连带使命,法院经审剃头现乙和丙分别导致原告的毁伤,且依原因力大小不错详情乙和丙之各自使命范围,法官相通不可径行根据《民法典》第1172条作出判决,而只可先释明原告变更诉讼请求为分别侵权的按份使命。[84]如斯往来,会徒增诉讼资本并激发当事东说念主(包括受害东说念主)起火,在总体上将进一步加重“诉讼爆炸”“案多东说念主少”,背离“纠纷一次性措置”之民事司法策略导向。
“因果关系推定”和“因果关系拟制”能幸免在已有的侵权使命法子外建立寂寞请求基础,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寂寞请求基础”激发的多诉讼地方难题。尽管如斯,共同危急步履的请求基础依旧存在探讨必要。《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诚然存在“因共同危急步履致东说念主毁伤的侵权诉讼”之表述,但并未将共同危急步履与一般侵权步履以偏激他多半东说念主侵权使命严格界分,是故,《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一般不被看作共同危急步履在司法解释中的初度培植。最高手民法院曾觉得,共同危急步履须具备“侵权步履”的四个要件,在此基础上还有如下几个特征,即二东说念主或二东说念主以上实施,每个东说念主的步履都具有危急性,毁伤结束既不是全体步履东说念主所致又无法判明信得过、具体的加害东说念主。[85]以此为基础,共同危急步履规则旨在变动证明使命,亦即受害东说念主对“谁是实施共同危急步履的东说念主”以及“我方因共同危急步履所受到的毁伤”承担举证使命,共同危急步履东说念主对其“步履与毁伤结束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使命。[86]如是不雅之,《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实乃建基于一般侵权步履的迥殊章程,其并未在四要件之外创设寂寞组成要件,对“不可详情具体侵权东说念主”的清醒与适用应在因果关系要件的限制内进行。
与《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比拟,《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更靠拢寂寞请求基础模式,其率先从实体法上对共同危急步履的组成要件和免责事由作出章程。[87]与此同期,草拟者亦觉得共同危急步履应贯彻“肇因原则”。[88]与《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不同,《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将共同危急步履引向《民法通则》第130条之共同侵权步履,亦即原告甲向法院告状要求步履东说念主乙承担共同危急步履使命的请求基础系共同侵权步履法子,而非一般侵权步履法子。这是《把柄章程》第4条第1款第7项与《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在共同危急步履之体系定位方面的中枢互异。[89]
在明确三种模式的诉讼实施问题后,共同危急步履在侵权使命编中的体系定位问题呼之欲出,亦即在诉讼实施的维度厘清一般侵权与多半东说念主侵权以及多半东说念主侵权之不同形态的互相关系。[90]《民法典》侵权使命编第一章乃具有总则性质的“一般章程”,随后在第二章章程“毁伤补偿”,从而形成“组成要件→法律后果”的请求基础结构。而第三章到第十章都可谓对上述一般侵权步履的迥殊章程。总体而言,上述章节设定响应出“一般→极端”的互相关系。在第一章“一般章程”中,也呈现出第1165条第1款看成一般章程,其第2款和第1166条进行例外迥殊处理的构造。以上述法条逻辑为印迹,单一滑为东说念主与单一受害东说念主的侵权使命诉讼至少可分别导向《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之一般侵权步履、第2款之罪戾推定使命和第1166条之无罪戾使命。
上述“迥殊→一般”之逆向整理的最终完成有赖于以下两个问题的措置:(1)一般侵权步履与多半东说念主侵权之间是否相通存在“一般→迥殊”关系;(2)罪戾使命、罪戾推定使命和无罪戾使命之间是否存在“一般→迥殊”关系。如若均采笃信说,那么侵权使命编中的不同侵权步履类型完全可归入《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进而在请求内容调换的单独诉讼中仅产生独一诉讼地方,即受害东说念主根据《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承担侵权使命,而无论步履东说念主是否根据法律章程成立罪戾推定使命抑或无罪戾使命,也不问步履东说念主是否单独实施抑或与他东说念主共同、分别实施侵权步履。上述决策的诉讼实施具有显耀上风,即看成原告的受害东说念主无谓在密致的侵权使命编中采取最契合的极端章程以轨则诉讼地方,而是由法院在侵权使命编的体系内根据“一般→迥殊”的法条关系进行法律适用,以作出营救或狡辩原告诉讼请求的判决。
相反,若对上述问题之一采狡辩视力,则会面对“寂寞请求基础”相通的要领难题和诉讼窘境。天然,诉讼评注无法越俎代庖给出上述两个问题的最终谜底。为了进一步落实“纠纷一次性措置”之民事司法策略,实体法学界亟须与诉讼法学界一皆对侵权使命编的实体法子进行“迥殊→一般”之逆向整理,使受害东说念主建议的侵权毁伤补偿之诉尽可能在一个诉讼地方内体系化地运用侵权使命法子加以措置。
连带使命诚然存在外部构造和里面特征,但“请求权(主张)→诉讼地方”的飘摇进程只着眼于外部结构。就外部构造而言,一般侵权步履与多半东说念主侵权使命并不存在难以进步的鸿沟,债权东说念主向数个步履东说念主的请求权主张和诉讼地方均为复数,对此不存在规则贫苦。按照这一想路,《民法典》第1168条到第1172条之多半东说念主侵权使命体系可逆向归入《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
以组成要件为着眼点,罪戾推定使命并未创设新的请求基础,而是与《民法典》第1170条之“因果关系推定”模式一样,仅仅对罪戾要件加以证明使命上的极端章程,其难谓与《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相并排的诉讼地方法子。
行文至此,本文第一部分所抛出的诉讼实施难题基本得到恢复:当事东说念主主张狭义共同侵权使命的,法院不应限于上述表面分类,而应全面检索侵权使命编,以科学判定原告的诉讼请求是否成立。与此同期,原告若主张《民法典》第1168条败诉后,不得再依《民法典》第1170条要务实体审理,而只可根据《民事诉讼法》第207条依“原判决、裁定适用法律确有特别”苦求再审。从法官视角不雅察,原告请求法院判决被告承担连带使命,法官可根据“法官知法”原则寻求最契合的极端章程,在不存在加害东说念主不解等情形并可通过原因力详情使命大小时,天然可根据《民法典》第1172条在各自使命范围内营救原告对步履东说念主的毁伤补偿请求。
看成本文未尽之问题,存在逆向归入贫苦的是《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与第1166条之间的关系处理。从实体组成的视角不雅察,《民法典》第1165条第1款与第1166条可能被解读为“一般→迥殊”之体系关系,亦即一般侵权步履包含罪戾要件,无罪戾使命不包含罪戾要件。关联词,接头到罪戾使命与无罪戾使命不同的伦理基础以及应填补之毁伤的种类偏激范围,罪戾使命与无罪戾使命并不呈现“一般→迥殊”之互相关系,而有可能根据《民法典》第186条形成请求权竞合。[91]对于上述问题的最终措置,诉讼评注力有不逮。尽管如斯,其科学措置必将有赖于《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之协同实施。
图片
[1]参见黄薇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总则编解读》,中国法制出书社2020年版,第9页。
[2]参见张卫平:《民法典的诉讼分析》,载《云南社会科学》2023年第1期;任重:《民法典与民事诉讼法的协同实施:回眸与瞻望》,载《现代法学》2023年第1期。
[3]对于实体法子的诉讼实施参见任重:《配头债务法子的诉讼实施——兼论民法典与民事诉讼的连结》,载《法学》2020年第12期。
[4]参见叶名怡:《〈协议法〉第122条(使命竞合)评注》,载《法学家》2019年第2期;冯祝恒:《〈民法典〉第186条(背约与侵权请求权竞合)诉讼评注》,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1期。
[5]《民法典》第186条章程:“因当事东说念主一方的背约步履,毁伤对方东说念主身权益、财产权益的,受毁伤方有权遴荐请求其承担背约使命或者侵权使命。”
[6]2001年《把柄章程》第35条第1款章程:“诉讼进程中,当事东说念主主张的法律关系的性质或者民事步履的效率与东说念主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不受本章程第三十四条章程的顺次,东说念主民法院应当见告当事东说念主不错变更诉讼请求。”2019年全面改造的新《把柄章程》第53条第1款章程:“诉讼进程中,当事东说念主主张的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步履效率与东说念主民法院根据案件事实作出的认定不一致的,东说念主民法院应当将法律关系性质或者民事步履效率看成焦点问题进行审理。但法律关系性质对裁判情理及结束莫得影响,或者联系问题照旧当事东说念主充分申辩的以外。”
[7]这也得到我国台湾地区学者的招供。参见黄茂荣:《侵权步履法(债法总论第五册)》,2022年自版,第156页。
[8]《民事诉讼法》第127条章程:“东说念主民法院对下列告状,分别情形,赐与处理:......(五)对判决、裁定、斡旋书照旧发生法律效率的案件,当事东说念主又告状的,见告原告苦求再审,但东说念主民法院准许撤诉的裁定以外......”《民诉法解释》第247条章程:“当事东说念主就照旧拿告状讼的事项在诉讼进程中或者裁判见效后再次告状,同期安妥下列条件的,组成重叠告状:(一)后诉与前诉确当事东说念主调换;(二)后诉与前诉的诉讼地方调换;(三)后诉与前诉的诉讼请求调换,或者后诉的诉讼请务实质上狡辩前诉裁判结束。当事东说念主重叠告状的,裁定不予受理;已收受理的,裁定驳回告状,但法律、司法解释另有章程的以外。”相关表面探讨参见张卫平:《重叠诉讼规制研究:兼论“一事不再理”》,载《中国法学》2015年第2期;林剑锋:《既判力相对性原则在我国轨制化的近况与远离》,载《现代法学》2016年第1期;金印:《既判力相对性法源地位之证成》,载《法学》2022年第10期;任重:《民事判决既判力与实施力的关系——反想穿透式审判想维》,载《国度搜检官学院学报》2022年第5期。
[9]民事诉讼中的事实存在四个维度,即原告主张事实、被告主张事实、法院查明事实和客不雅果然,据此,在实体法语境下不并存的“请求权主张”得以共存于民事诉讼中。请求权主张竞合之适用范围大于请求权竞合。参见任重:《论民事诉讼案例分析框架:案例陶冶与研究方法》,载《法治现代化研究》2020年第1期。
[10]参见曹云吉:《释明权应用的要件及效果论——对〈把柄章程〉第35条的法子分析》,载《现代法学》2016年第6期。
[11]参见任重:《我国新诉讼贵寓释明的反想与重构——以〈九民会议纪要〉与〈新把柄章程〉为中心的解读》,载《现代法学》2020年第5期。
[12]参见方益权:《共同加害步履与共同危急步履之分辨》,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梁慧星:《共同危急步履与原因竞合——〈侵权使命法〉第10条、第12条解读》,载《法学论坛》2010年第2期;史尊魁:《共同危急步履与高空抛物之分辨》,载《武汉大学学报(玄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林耕宇:《阛阓份额使命模式之遴荐——从与共同危急使命的区别角度》,载《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2期。
[13]近似案例参见“潘文贵、胡凯等健康权纠纷一审民事案”,宜丰县东说念主民法院(2021)赣0924民初1310号民事判决书。
[14]诉讼法学者对共同危急步履的已有探讨参见许可:《论我国侵权使命法上之共同危急步履组成要件与免责事由——基于诉讼的视角》,载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掌握:《民事要领法研究》(第十三辑),厦门大学出书社2015年版,第63-75页;霍海红:《论共同危急步履规则之无因果关系免责:以〈侵权使命法〉第10条之解释为中心》,载《中外法学》2015年第1期;任重:《民事诉讼视线下的共同危急步履》,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6期。
[15]参见黄薇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使命编解读》,中国法制出书社2020年版,第27页。
[16]“准共同侵权”的见地验证参见程啸:《共同危急步履论》,载《比较法研究》2005年第5期;梁慧星:《共同危急步履与原因竞合——〈侵权使命法〉第10条、第12条解读》,载《法学论坛》2010年第2期。对“准共同侵权”这一见地表述的月旦参见杨会:《论共同危急步履的定位与立异》,载《社会科学研究》2018年第4期。
[17]参见最高手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行状指引小组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使命编清醒与适用》,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2020年版,第69页。
[18]参见张新宝:《中国民法典释评·侵权使命编》,中国东说念主民大学出书社2020年版,第29页。
[19]参见程啸:《侵权使命法》(第三版),法律出书社2021年版,第402页。
[20]参见杨立新:《试论共同危急步履》,载《法学研究》1987年第5期。
[21]相关争点整理和磋议参见许可:《侵权使命法要件事实分析》,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2018年版,第92-108页;许可:《从诉讼法视角论共同危急步履之组成要件与免责事由——以〈侵权使命法〉第10条为中心》,载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掌握:《民事要领法研究》(第十二辑),厦门大学出书社2014年版,第243-252页。
[22]参见黄薇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使命编解读》,中国法制出书社2020年版,第27页。
[23]跟着检索范围的扩大,共同危急步履的清醒还将呈现更多维度。参见李锡鹤:《论共同危急步履》,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郭辉:《共同危急侵权使命之法律重构——按份使命对连带使命的替代》,载《法律科学》2014年第1期;叶金强:《共同危急步履争议问题探析》,载《法学论坛》2012年第2期;原永红:《论共同危急步履》,载《法学论坛》2000年第4期;刘凯湘、余文玲:《共同危急步履几许问题研究》,载《河南省政法治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刘保玉、王仕印:《共同危急步履争议问题探讨》,载《法学》2007年第2期;王竹:《再论共同危急步履——以客不雅关联共同侵权步履表面为视角》,载《福建师范大学学报(玄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曹险峰、刘丽丽:《论共同危急步履》,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6期;高留志:《共同危急步履几许问题之我见》,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玄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24]《民法典》中共有“视为”44次,如第16条“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益智力”,第18条第2款“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东说念主,以我方的行状收入为主要生涯开始的,视为完全民事步履智力东说念主”,以考中519条第1款“连带债务东说念主之间的份额难以详情的,视为份额调换”。
[25]参见最高手民法院侵权使命法研究小组:《〈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侵权使命法〉条规清醒与适用》,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2010年版,第84页。
[26]参见王利明:《论共同危急步履中的加害东说念主不解》,载《政事与法律》2010年第4期;张新宝:《中国民法典释评·侵权使命编》,中国东说念主民大学出书社2020年版,第31页。
[27]参见刘凯湘、余文玲:《共同危急步履几许问题研究》,载《河南省政法治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高留志:《共同危急步履几许问题之我见》,载《信阳师范学院学报(玄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期。
[28]黄薇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使命编解读》,中国法制出书社2020年版,第30页。
[29]“因果关系确证”曾经表述为“因果关系证明”。参见陈现杰:《〈最高手民法院对于审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案件适用法律几许问题的解释〉的几许表面与实务问题浮现》,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2期。
[30]参见最高手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行状指引小组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使命编清醒与适用》,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2020年版,第75页。
[31]参见程啸:《侵权使命法》(第三版),法律出书社2021年版,第413页;陈现杰:《〈最高手民法院对于审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案件适用法律几许问题的解释〉的几许表面与实务问题浮现》,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2期。
[32]参见张新宝:《中国民法典释评·侵权使命编》,中国东说念主民大学出书社2020年版,第30-31页;程啸:《侵权使命法》(第三版),法律出书社2021年版,第412-413页。
[33]《侵权使命法》第10条的立法模式未能措置共同危急步履的表面战议,这荟萃施展时免责事由模式上。相关不雅点梳理参见霍海红:《论共同危急步履规则之无因果关系免责:以〈侵权使命法〉第10条之解释为中心》,载《中外法学》2015年第1期。
[34]参见季若望:《〈民法典〉视域下共同危急步履规则解释论——基于案例统计的分析》,载《法学家》2021年第4期;杨钉、陈龙江:《共同危急步履侵权的免责事由》,载《东说念主民司法》2021年第14期。
[35]参见程啸:《侵权使命法》(第三版),法律出书社2021年版,第412-413页。值得刺办法是,最高手民法院清醒与适用丛书诚然招供“因果关系确证说”,但却将《民法典》第1170条清醒为“法定的因果关系推定”。参见最高手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行状指引小组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使命编清醒与适用》,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2020年版,第73页。
[36]参见王利明:《论共同危急步履中的加害东说念主不解》,载《政事与法律》2010年第4期。对将“加害东说念主不解”看成中枢组成要件的反想参见刘凯湘、余文玲:《共同危急步履几许问题研究》,载《河南省政法治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参见许可:《侵权使命法要件事实分析》,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2018年版,第98页。
[37]对于“肇因原则”参见程啸:《论共同危急步履的组成要件——以〈侵权使命法〉第10条为中心》,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2期。
[38]诚然法律拟制和寂寞请求基础两种模式存在诉讼实施上的显耀互异,但在迥殊免责事由的成立上存在高度一致性,故而本文将二者合并为“因果关系确证”,以与法律推定的“因果关系排除”相区别。而对法律拟制与寂寞请求基础两种模式在诉讼构造上的永别将在后文详加伸开。
[39]参见最高手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东说念主民法院案例选:民事、经济、学问产权、海事、民事诉讼要领卷》(1992—1996年合订本),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1997年版,第757页以下。
[40]参见孔祥俊:《试论共同侵权使命》,载《法学研究》1991年第4期。
[41]参见黄薇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使命编解读》,中国法制出书社2020年版,第27页;最高手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行状指引小组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使命编清醒与适用》,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2020年版,第71页。
[42]参见杨立新:《〈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侵权使命法〉条规解释与司法适用》,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2010年版,第61-62页。
[43]参见王利明:《共同危急步履几许问题研究——兼评〈最高手民法院对于审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案件适用法律几许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4期。对此的反想参见霍海红:《论共同危急步履规则之无因果关系免责:以〈侵权使命法〉第10条之解释为中心》,载《中外法学》2015年第1期。
[44]参见张卫平:《民事案件受理轨制的反想与重构》,载《法商研究》2015年第3期;冯珂:《民事诉讼驳回告状的表面窘境与功能转型》,载《法治研究》2022年第3期;曹云吉:《民事诉讼正大当事东说念主判断圭臬的建构——兼谈告状条件的“双重高阶化”》,载《朔方法学》2019年第5期。
[45]参见任重:《我国民事诉讼释明鸿沟问题研究》,载《中国法学》2018年第6期。
[46]共同危急步履也相通适用于罪戾推定使命与无罪戾使命,特此说明。
[47]参见[荷]施皮尔:《侵权法的统一:因果关系》,易继明等译,法律出书社2009年版,第18页。
av下载[48]共同危急步履也被学界觉得是在一般侵权步履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参见杨立新:《试论共同危急步履》,载《法学研究》1987年第5期。
[49]对于共同危急步履之罪戾推定参见最高手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诉讼把柄司法解释的清醒与适用》,中国法制出书社2002年版,第49页;曹险峰、刘丽丽:《论共同危急步履》,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00年第6期。
[50]参见黄薇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使命编解读》,中国法制出书社2020年版,第27页。
[51]参见张新宝:《中国民法典释评·侵权使命编》,中国东说念主民大学出书社2020年版,第29页。
[52]参见最高手民法院民法典贯彻实施行状指引小组主编:《中华东说念主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使命编清醒与适用》,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2020年版,第70-71页;陈现杰:《〈最高手民法院对于审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案件适用法律几许问题的解释〉的几许表面与实务问题浮现》,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2期。
[53]参见王利明:《共同危急步履几许问题研究——兼评〈最高手民法院对于审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案件适用法律几许问题的解释〉第四条》,载《法学杂志》2004年第4期;王利明:《论共同危急步履中的加害东说念主不解》,载《政事与法律》2010年第4期;程啸:《论共同危急步履的组成要件——以〈侵权使命法〉第10条为中心》,载《法律科学》2010年第2期;霍海红:《论共同危急步履规则之无因果关系免责:以〈侵权使命法〉第10条之解释为中心》,载《中外法学》2015年第1期;许可:《侵权使命法要件事实分析》,东说念主民法院出书社2018年版,第92页。
[54]参见程啸:《侵权使命法》(第三版),法律出书社2021年版,第405页。
[55]参见张新宝:《中国侵权步履法》,中国社会科学出书社1998年版,第171页。
[56]最高手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诉讼把柄司法解释的清醒与适用》,中国法制出书社2002年版,第48页。
[57]参见最高手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诉讼把柄司法解释的清醒与适用》,中国法制出书社2002年版,第49页。
[58]法律上的事实推定例范可被纳入证明使命颠倒法子的语义中。参见任重:《民事诉讼视线下的共同危急步履》,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6期。
[59]对于纠纷一次性措置的拖拉性偏激见地界定参见任重:《民事纠纷一次性措置的顺次》,载《政法论坛》2021年第3期,第94-103页。
[60]参见任重:《反想民事连带使命的共同诉讼类型——基于民事诉讼基础表面的分析框架》,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8年第6期。
[61]参见张卫平:《民事诉讼法》(第五版),法律出书社2019年版,第167-168页。
[62]参见张卫平:《民事实施根据问题研究》,载《财经法学》2023年第3期;黄忠顺:《“实施力主不雅范围扩展”的深度透析》,载《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23年第2期;任重:《我国民事实施基本原则:功能重塑与系统整合》,载《中国应用法学》2022年第5期。
[63]参见任重:《重想多半东说念主侵权纠纷的共同诉讼类型》,载《法律科学》2020年第3期。
[64]参见杨雅妮、杨芳:《论无寂寞请求权第三东说念主参加诉讼的款式偏激诉讼地位》,载《甘肃教学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2期。
[65]参加张卫平:《主不雅筹备合并之诉及轨制建构研究》,载《政法论丛》2020年第5期。
[66]《民法典》第16条章程:“触及遗产承袭、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益智力。可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益智力自始不存在。”《民法典》第18条第2款章程:“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东说念主,以我方的行状收入为主要生涯开始的,视为完全民事步履智力东说念主。”对于“视为”法子的表面分析参见金印:《论信用卡协议中“视为本东说念主”要求的法律效率》,载《东方法学》2015年第2期。
[67]对于视为的因果关系和拟制的因果关系偏激与势必的因果关系之间的筹商参见刘凯湘、余文玲:《共同危急步履几许问题研究》,载《河南省政法治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3期。
[68]参见张卫平:《证明使命颠倒辨析》,载《东说念主民司法》2001年第8期;周翠:《〈侵权使命法〉体系下的证明使命颠倒与减弱法子与德国法的比较》,载《中外法学》2010年第5期;胡学军:《证明使命颠倒表面批判》,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3年第1期。
[69]《民诉法解释》第90条第2款章程:“在作出判决前,当事东说念主未能提供把柄或者把柄不及以证明其事实主张的,由负有举证证明使命确当事东说念主承担不利的后果。”
[70]参见任重:《罗森贝克证明使命论的再意志——兼论〈民诉法解释〉第90条、第91条和第108条》,载《法律适用》2017年第15期。
[71]反面本证具体指被告对其步履与毁伤结束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的证明行动。对于反面本证参见任重:《民事诉讼视线下的共同危急步履》,载《法制与社会发展》2015年第6期。
[72]也有不雅点觉得该表述仅仅指示了共同危急步履的鸿沟,而并不旨在章程共同危急步履的迥殊免责事由。参见梁慧星:《共同危急步履与原因竞合——〈侵权使命法〉第10条、第12条解读》,载《法学论坛》2010年第2期;叶金强:《共同危急步履争议问题探析》,载《法学论坛》2012年第2期。
[73]这一构造也被学者觉得存在逻辑悖论以致语病。参见李锡鹤:《论共同危急步履》,载《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
[74]参见程金华:《中国法院“案多东说念主少”的实证评估与大意策略》,载《中国法学》2022年第6期;张卫平:《“案多东说念主少”窘境的要领大意之策》,载《法治研究》2022年第3期;任重:《“案多东说念主少”的成因与出息——对本轮民事诉讼法修正之省想》,载《法学商酌》2022年第2期。
[75]参见最高手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诉讼把柄司法解释的清醒与适用》,中国法制出书社2002年版,第48页。
[76]参见张卫平:《民事诉讼责罚原则重述》,载《现代法学》2001年第6期;王次宝:《责罚原则的顺次偏激旅途》,载《朔方法学》2019年第1期。
[77]参见张卫平:《论诉讼地方及识别圭臬》,载《法学研究》1997年第4期;曹志勋:《民事诉讼诉讼地方基础论》,载《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2023年第1期。
[78]参见曹云吉:《民事诉讼正大当事东说念主判断圭臬的建构——兼谈告状条件的“双重高阶化”》,载《朔方法学》2019年第5期;冯珂:《民事诉讼驳回告状的表面窘境与功能转型》,载《法治研究》2022年第3期。
[79]参见许可:《论当事东说念主主义诉讼模式在我国法上的新进展》,载《现代法学》2016年第3期。
[80]参见季若望:《〈民法典〉视域下共同危急步履规则解释论——基于案例统计的分析》,载《法学家》2021年第4期。
[81]参见张卫平:《民事诉讼法》(第五版),法律出书社2019年版,第199-201页;任重:《论我国民事诉讼地方与诉讼请求的关系》,载《中国法学》2021年第2期。
[82]Vgl. Rosenberg/Schwab/Gottwald, Zivilprozessrecht,18. Aufl., C. H. Beck Verlag,2018,§94 Rdnr.27;曹志勋:《德国诉讼地方诉讼法说的传承与发展》,载《交大法学》2022年第3期。
[83]参见任重:《释明变更诉讼请求的圭臬——兼论“把柄章程”第35条第1款的法子办法》,载《法学研究》2019年第4期。
[84]司法实践存在顺利以按份使命判决的作念法。参见“潘文贵、胡凯等健康权纠纷一审民事案”,宜丰县东说念主民法院(2021)赣0924民初1310号民事判决书。
[85]参见最高手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一庭:《民事诉讼把柄司法解释的清醒与适用》,中国法制出书社2002年版,第48页。
[86]参见同注[85],第49页。
[87]参见陈现杰:《〈最高手民法院对于审理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案件适用法律几许问题的解释〉的几许表面与实务问题浮现》,载《法律适用》2004年第2期,第5页。
[88]参见同注[87],第6页。
[89]值得刺办法是,从法子构造不雅察,《东说念主身毁伤补偿解释》第4条更接近《德国民法典》第830条第1款、《日本民法典》第719条第1款和我国台湾地区“民法”第185条第1项。
[90]以实体法视角的体系化研究参见吴香香:《中国法上侵权请求权基础的法子体系》,载《政法论坛》2020年第6期。
[91]参见黄茂荣:《侵权步履法(债法总论第五册)》,2022年自版,第2-4页。
图片
共享本文:海安幼儿园 白丝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整个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存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